思政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政工作 / 正文

【红色访谈】瞻仰红色革命圣地 弘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访修水秋收起义纪念馆

更新时间: 2021-10-25 点击次数:


作者:九江学院红色访谈第四小组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5日 14:15浏览次数:7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为了加强对师生的红色文化教育与熏陶,积极传承红色基因,在校党委宣传部、校团委、信息中心的积极组织和大力支持下,马克思主义学院派出由指导老师、学生记者、学生代表组成的十个“红色访谈”小组,对选取的九江十位红色人物、十处红色遗址进行寻访。


10月16日,九江学院红色访谈第四小组学生代表薛宇聪、李健、杨斐斐在马克思主义学院龚时兴老师的带领下,带着对历史的探寻,怀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和缅怀之情,来到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参观了秋收起义纪念馆。


修水秋收起义纪念馆前合影


修水秋收起义纪念馆坐落于修水县城凤凰山路136号,占地面积10000余平方米,始建于1977年,该馆全面客观地展示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伟大革命史实,着重展现秋收起义的历史背景、发生经过及其伟大意义。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为挽救中国革命,党中央在汉口召开了“八七”会议,会议确定由毛译东同志在湘赣边界组织和发动秋收起义。修水县是秋收起义主要军事力量的集结地和出发地。在修水,中国共产党创建了第一支工农革命军队,设计、制作并率先公开打出了自己的第一面革命红旗暨人民军队第一面军旗,打响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第一枪。


走进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序厅,就见一尊高大的雕像巍然耸立:左边毛泽东同志目光坚毅、手指远方,右边卢德铭同志手握望远镜、顺着毛泽东同志的指引向前看,两人的眼里透着光芒,仿佛都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在他们身后,一面“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巨型镰斧旗红得像火,无声诉说着当年的壮怀激烈。电子工程学院2018级李健同学谈到卢德铭总指挥时说:“在秋收起义中,卢德铭总指挥将自己的军事才能发挥到了极致,率领起义部队立下卓越战功,同时又有很强的前瞻目光,在党内出现分歧时,毫不犹豫地支持毛泽东同志武装割据的观点,后来的斗争也证实了这个决定是正确的。他最后为了掩护部队撤离而壮烈牺牲,毛泽东同志也叹息道‘还我卢德铭,给我三个师我也不换!’这也足以证明卢德铭总指挥在秋收起义中的巨大作用。我们要学习他的战略眼光和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


 

序厅的雕像


二楼陈展区分为“危难中奋起”“霹雳一声暴动”“转兵井冈山”和“永远的光荣”四大部分,以红色为基调,分别向我们展示了秋收起义的准备工作、详细过程与后续转折。陈展区用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以时空为序,系统地展现了有关历史人物、革命旧址及战斗遗址,再现了94年前工农暴动的情景。玻璃展柜里,陈列着红军穿过的草鞋、使用的大刀、土枪、土炮,让我们再次近距离感受到了当年秋水起义的艰苦与激烈。伫立在大炮面前,看着上面一道道的划痕与锈迹,学生代表们不禁感叹道,“在武器装备差距这么大的情况下,革命先辈们这是怎样的无所畏惧和牺牲奉献精神才换回今天的和平与幸福。”


 

陈列的部分枪、炮等文物


回顾历史,秋收起义是继南昌起义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又一次重要的武装斗争,第一次公开打出自己的旗帜。秋收起义攻打长沙为目标受挫后,转为进军井冈山,这是中国革命由城市转为农村的一个转折点,为中国革命的发展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当时毛泽东同志说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到山上去,和农民一起,进行土地革命,保存和发展革命。也正是毛泽东同志的话,给处在危难中的工农革命军指明了方向。军队踏上了向井冈山进发的新征程,开启了探索革命道路的战略性转变。”参观第三展区“转兵井冈山”后,文学与传媒学院2018级薛宇聪同学这样感叹地说。他说,转兵井冈山体现了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展现了毛泽东同志实事求是的作风和眼光远大的睿智,为全国革命斗争形成星火燎原的良好局势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薛宇聪同学谈体会


参观完修水秋收起义纪念馆,经济学院2018级杨斐斐同学说:“秋收起义纪念馆参观的这一旅程,使人感触良多。这里的一件件实物,一张张图片,再现了当年秋收起义部队浴血奋战的悲壮历程。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发扬革命优良传统,把秋收起义精神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与爱国精神!”


今天,秋收起义的枪声虽离我们远去,先辈们的“红色领带系在颈,只顾死来不顾生”的豪迈誓言,仍在我们耳边回响;虽然我们已经听不到先辈们秋收起义的怒吼和奋勇鏖战的鼓角争鸣,但秋收起义所凝聚的“坚定信念,不怕牺牲,艰苦奋斗,敢为人先,勇于开拓”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